“学以致用”是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我们在营地学习了三天《弟子规》,学而不用,有如浮萍无根,随波逐流,一旦时过境迁,孩子在夏令营学习的礼仪和做人的道理就无法在他们幼小的心里扎根,会被渐渐地淡忘,如过眼云烟。因此教育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倡德行善 感恩尽孝”,它不仅是这次夏令营的主题和旗帜,而是我们教育的灵魂和行动的方针。给孩子们提供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让孩子们感受“倡德行善 感恩尽孝”的精神,让“倡德行善 感恩尽孝”的萌芽成长,因此我们今天上午安排去位于淞江的上海第四福利院。
上海市第四福利院是上海地区养老历史最为悠久的养老院,始建于1736年,目前,福利院中收养了孤老、伤、残和智障老人300多位。营地的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三年来第一个要求去第四福利院实践“感恩尽孝”的青少年团队。
昨晚,老师对孩子去福利院的礼仪和有关事项进行了教育,并准备了适合老人使用的礼品。孩子一到福利院,就恭恭敬敬地向福利院的老人递呈了自己的礼品,老少之间似乎天生就没有什么隔阂,如故人重逢,一见面就聊开了,有的孩子为老人表演节目,有的孩子和老人拉起了家常,有的孩子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一幅其乐融融的天伦之景。临别时,我们有的孩子也得到了老人赠送的小礼物,但我们相信孩子收获得也许更多!在有些人看来这只是一种形式,没多大意义,但教育正是一点一滴的积累,由外在的形式逐渐转化为孩子内在的素养。
下午的活动相当丰富:登上佘山之巅,参观佘山天文台和东亚第一圣殿——佘山天主教堂;回营地后,男、女生轮番着军训、捉泥鳅;做拓展游戏,一直到晚餐前,可以说孩子们的时间一直被排得满满的。
晚餐,营地安排孩子自己包馄饨。十人一桌,孩子亲自动手,自己包的馄饨自己吃,于是各式各样的馄饨便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与其说吃的是馄饨,不如说孩子品尝的是快乐,一种劳动与创作的快乐!
晚课是诵读《弟子规》和文艺表演。孩子们自己创作节目、自己主持晚会。每个宿舍创作的节目都和这次夏令营的主题相关,这让带队老师感到震惊和感动!孩子的能力真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只要我们给孩子原则、信任和自由。
今天上海天气不错,无雨,下午还是晴天,气温适宜,孩子们的身体都很健康,无一生病。只是在山上和蚊子有一场小小的遭遇战,有不少孩子光荣“负伤”!
明天上午是军事会操、竹筒饭、水果沙拉和闭营仪式,下午二点准时从营地返回,估计四点到妇儿中心。到中心后有一个简短的汇报仪式,望家长能准时参加。
此次夏令营的系列报道到此告一段落,最后的总结由尊敬的家长自己来完成才算是圆满的!